瑞士央行:外汇市场干预的权衡与抉择
作者:管理员来源:汇富宝 www.dfdm1572.com 时间:2025-07-21 10:13:57
瑞士央行,作为瑞士金融体系的核心支柱,在维护本国货币稳定、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方面肩负着重大使命。其政策举措,尤其是在外汇市场干预方面的决策,一直备受全球金融市场的关注。外汇市场干预,是指央行通过在外汇市场上买卖货币,以影响本国货币汇率走势的行为。对于瑞士这样一个高度依赖国际贸易、经济外向型特征显著的国家而言,汇率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其出口企业的竞争力、国内物价水平的稳定以及整体经济的繁荣。瑞士法郎因其避险属性,在全球经济动荡时期常常成为资金的避风港,这也使得瑞士央行在面对瑞郎汇率波动时,需要审慎权衡是否出手干预以及如何干预。
瑞士央行干预外汇市场的背景与动机
瑞士经济结构独特,出口产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精密制造业、化工、金融等行业高度依赖国际市场。当瑞郎汇率大幅升值时,瑞士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相对升高,竞争力下降,这将直接冲击出口企业的营收和利润,进而影响国内就业和经济增长。例如,在全球经济不稳定时期,如欧债危机、贸易摩擦加剧阶段,大量避险资金涌入瑞士,推动瑞郎升值。2025 年 4 月,瑞郎兑美元单月飙升 9%,兑欧元汇率逼近十多年高点。这种快速升值严重威胁到瑞士出口导向型经济的稳定,瑞士央行出于稳定经济的动机,不得不考虑干预外汇市场。
同时,瑞士央行的法定职责之一是维持物价稳定。瑞郎过度升值会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下降,引发国内通缩压力。持续的通缩会抑制消费和投资,阻碍经济增长。为避免陷入通缩螺旋,瑞士央行有动力通过干预外汇市场,调节瑞郎汇率,稳定国内物价水平。
干预方式与手段
直接买卖外汇
瑞士央行最直接的干预手段是在外汇市场上买卖外币。若要抑制瑞郎升值,央行会抛售瑞郎,买入其他货币,如欧元、美元等,增加市场上瑞郎的供给,减少其他货币的供给,从而压低瑞郎汇率。据历史数据,2015 年瑞士央行曾大量买入外币,以打压因取消欧元兑瑞郎下限引发的瑞郎升势。2023 年,该行通过抛售外币支撑瑞郎汇率,缓解通胀压力,抑制进口价格上涨。在其外汇储备构成中,美元占 39%,欧元占 38%,这些储备资产成为其干预外汇市场的有力工具。当进行干预时,瑞士央行会根据市场情况和政策目标,决定买卖货币的规模和时机。
利率政策协同
利率政策是瑞士央行调控经济和汇率的重要辅助手段。当瑞郎面临升值压力时,降低利率可以减少因利差吸引的资金流入,一定程度上抑制瑞郎升值。例如,2025 年 6 月 19 日,瑞士央行降息 25 个基点至 0%,并通过分级计息机制重启实质负利率。当存款超 1000 万瑞郎阈值,超额部分将适用 “政策利率 - 折扣” 的负利率模式。这一举措旨在影响银行体系的资金成本和流向,进而对汇率产生间接影响。通过调整利率,瑞士央行试图引导市场资金的配置,改变投资者对瑞郎的需求,与外汇市场的直接干预形成政策合力。
干预面临的挑战与制约因素
国际舆论与政治压力
瑞士央行的外汇市场干预行动面临着国际舆论和政治方面的压力。大规模的外汇干预可能引发国际争议,尤其是来自美国的压力。美国财政部在评估其他国家是否存在汇率操纵行为时,会关注该国的贸易顺差、汇率干预政策以及经常账户盈余等因素。瑞士长期存在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且过去的汇率干预政策使其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被贴上 “汇率操纵国” 标签。尽管该标签随后被移除,但瑞士央行在进行干预时不得不考虑再次被列入观察名单甚至遭受关税制裁的风险。荷兰国际集团分析师指出,瑞士央行近期减少外汇干预的动机之一正是避免被美国贴上 “汇率操纵国” 标签。
市场博弈与干预效果不确定性
外汇市场规模庞大且交易活跃,日均交易量达数万亿美元。瑞士央行的资产规模相对全球外汇市场而言较为有限,以自身资产对抗全球市场力量,干预效果存在较大不确定性。2010 年瑞士央行干预汇市遭受近 200 亿瑞郎的损失,2011 年上半年因外汇储备贬值又亏损 100 亿瑞郎。市场参与者对央行干预行动的预期和反应也会影响干预效果。如果央行的干预行动未能有效改变市场预期,或者市场认为央行的干预不可持续,那么汇率可能很快恢复到干预前的水平,甚至出现反向波动。而且,央行频繁的口头干预而缺乏实际行动,可能导致市场对央行信誉的质疑,使得未来的干预行动更加困难。
近年干预情况回顾与展望
回顾近年瑞士央行的外汇市场干预历程,2024 年最后三个月,瑞士央行基本上没怎么进入外汇市场,全年购买了价值 12 亿瑞郎的外汇,相比之下,前一年卖出了 1329 亿瑞郎。进入 2025 年,随着瑞郎升值压力增大,央行的态度和行动再次成为焦点。2025 年 4 月,瑞郎升值显著,瑞士央行行长马丁・施莱格尔表示,如果为了物价稳定有必要,准备好干预外汇市场。市场预计若欧元兑瑞郎跌破 0.92,瑞士央行可能会大力公开抛售瑞郎。